fbpx
Loading...

天麻

天麻

一等川天麻(芝麻點,圓盤底)(橢圓略扁,黃白,皺縮彎曲半透明)
二等川天麻(鸚哥嘴,蟾蜍皮)
天麻(上),雲南天麻(下)
天麻(魚鱗紋,圓臍疤,點狀環)(縱杓節環有紅蒂)
貴州天麻
貴州天麻(醬瓜)
貴州天麻(右1燻硫)
貴州天麻家種
野生川天麻(寶光)(裂隙,半透明)
野生三等天麻
一等川天麻(壓扁切組合)
天麻
天麻
貴州天麻(寶光)
貴州天麻片家種

【命名】

天麻

 【出典】

宋開寶

 【常用程度】

B

 【基原】

蘭科天麻Gastrodia elata B1.的塊莖。

 【性狀】

長橢圓形,略扁,扁圓或長圓,皺縮而彎曲,上端有乾枯芽苞殘留莖基,紅色或棕紅色,俗稱「鸚哥嘴」,下端作圓盤狀有圓形的根痕,呈圓盤狀疤痕,稱「肚臍眼」。長6~10㎝,直徑2~5㎝,厚0.9~2㎝,也有更長的。表面黃白色或淡黃棕色,半透明,常有淺色片狀的外皮殘留,多縱皺折紋,習稱「薑皮」,並可見數行不甚明顯的鬚根痕排列成環的橫環狀紋(點狀環紋十數圈),習稱「芝麻點」。冬麻皺紋細而少。春麻皺紋粗大,質堅硬,不易折斷,角質。
飲片為極菲薄的小片,呈不規則形,寬0.8~1.5㎝,切斷面半透明,有光澤,角質,習稱「臘質樣」,可見呈點狀或線條狀的維管束,中心有時呈白色粉狀。質脆,易折斷,嚼之發脆,有粘性。

 【炮製】

1.生天麻 2.煨天麻 3.炒天麻

 【鑑別】

《本草品彙精要》:「根白而明淨者為好」。 《仁術便覽》:「天麻瓜者佳」。 《本草崇原》:「宜使小冷,為良」。 《本草求真》:「明亮結實者佳」。 《良劣鑑別》:「黃白色透明而如瓜者良品也」。
本品應呈半透明體。表面有麻點,皺紋和輪節,上端有「鸚哥嘴」(紅色芽胞)。膠質重,擊之破斷而不成碎粉,嚼之發脆有粘性。切片發「寶光」,通常以個大、體實、皺紋緊密,皮細肉厚肉嫩、色黃白、斷面明亮、半透明為佳,又稱「明天麻」,大小不均,色灰褐,皮粗,肉薄,體輕,中空者為次。野生品優於家種品,冬麻比春麻質優。野生有空心為其主特徵。

 【鑑別術語】

1. 冬麻:指在冬至後天麻紅色芽苞未出土時採挖的天麻藥材,塊莖充實質佳。
2. 母豬皮:天麻的塊莖表皮有環節紋或殘留粗皮,形如母豬背的表皮紋理樣。
3. 母豬泡(母豬殼):指天麻藥材質輕泡中空者。
4. 角質(臘質樣):係指一些含澱粉及其他多糖類的中藥材,經加工、炮製,特別是蒸煮以後,澱粉及多糖糊化,乾燥後所呈現的半透明光亮形態,尤以斷面更顯著。如天麻、白芨等,其斷面均呈現角質樣。天麻切斷面半透明,有光澤,角質,習稱「臘質樣」。
5. 抽溝:(1) 是指根或根莖類藥材經乾燥後表面形成的縱向溝紋。如天麻大黃、天冬、百部紫菀蒼朮、藁本等都具抽溝。(2) 是指鹿茸大挺不飽滿抽縮成溝形者。
6. 明天麻:指天麻採得後,洗淨,去外皮,再以清水漂洗,蒸透乾燥者。其特點是個大、體實、色黃白明亮呈半透明狀。
7. 芝麻點:天麻表面的退化鬚根痕或特有的略突起的芽,表面黃白色或淡黃棕色,並可見數行不甚明顯的鬚根痕排列成環的橫環狀紋,呈斷續排列成環的小點。
8. 春麻:指在立夏以前天麻剛出土抽苔時採挖的天麻藥材,質量不及冬麻。
9. 若斷頭:指帶有莖基的春麻藥材。
10. 圓盤底(凹肚臍、肚臍眼):是指天麻底部圓臍狀的凹疤痕,是自母麻脫落後留下的疤痕,為天麻正品的鑑別要點。
11. 薑皮樣:天麻的塊莖表面灰黃色或淺棕色,有縱向皺折細紋,形如薑皮。
12. 醬瓜天麻天麻扁圓或長圓,稍彎曲,似醬瓜。
13. 蟾蜍皮(蛤蟆皮):指天麻藥材表面殘留的潛伏芽及縱橫皺紋,狀似蟾蜍(癩蛤蟆)外皮。
14. 鏡面:天麻斷面平坦、明亮,呈角質狀,半透明,稱為起鏡面,為澱粉糊化的結果。此外,如玄胡、鬱金、白芨、薑黃等亦「起鏡面」,但稱為「角質狀」或「具蠟樣光澤」。
15. 寶光:多指一些角質狀藥材,角質呈蜜白色而嫩,光澤潤滑,明亮誘目。
16. 鸚哥嘴(紅小辮):天麻(冬麻)塊莖頂端殘留的棕紅色紅黃色乾枯的芽苞或帶狀莖痕,由芽胞伸展而成。是天麻真偽鑑別的重要特徵。

 【章節】

根莖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