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出典】
《小兒藥證直訣方(錢乙方)》
【組成】
【分類群】
<補血>:熟地黃
<清熱涼血>:牡丹皮
<補脾補中>:乾山藥
<補脾利水>:茯苓
<收澀>:山茱萸肉
<利水滲濕>:澤瀉
【方義】
《醫方》:足少陰厥陰藥。(1)熟地:滋陰補腎,生血生精。(2)山茱:溫肝逐風,濇精祕氣。(3)牡丹皮:瀉君相之伏火,涼血退蒸。(4)山藥:清虛熱於肺脾,補脾固腎。(5)茯苓:滲中濕熱,而通腎交心。(6)澤瀉:瀉膀胱水邪,而聰耳明目。(7)六經備治,而功專腎肝,寒燥不偏,而補兼氣血,苟能常服,其功未易殫述也。 《刪補》:地黃為君,稟甘寒之性,製熟則味厚,是精不足者補之以味也,用以大滋腎陰,填精補髓,壯水之主。以澤瀉為使,世人或惡其瀉腎而去之,不知一陰一陽者,天地之道;一開一闔者,動靜之機。精者屬癸,陰水也,靜而不走,為腎之體;尿者屬壬,陽水也,動而不居,為腎之用。是以腎主五液,若陰水不守,則真水不足,陽水不流,則邪水泛行。故君地黃以密封蟄之本,即佐澤瀉以疏水道之滯也。然腎虛不補其母,不導其上源,亦無以固封蟄之用。山藥涼補,以培癸水之上源,茯苓淡滲,以導壬水之上源。加以茱萸之酸溫,借以收少陽之火,以滋厥陰之液。丹皮辛寒,以清少陰之火,還以奉少陽之氣也,滋化源,奉生氣,天癸居其所矣。壯水制火,特其一端耳。 本方由三補三瀉所組成,主藥熟地黃,滋陰補腎、益精生血,輔佐以滋補肝腎,固以止汗的山茱萸,和補氣健脾、固精縮尿的山藥,這三味合稱三補。清熱涼血的牡丹皮、清熱利水的澤瀉,可降低虛熱,澤瀉可除濕熱,茯苓利水,除去水液停滯,這三味合稱三瀉。
【功能】
滋補肝腎,滋陰。
【效用】
肝腎陰虛,虛火上炎而致的腰膝痠軟,頭目眩暈,耳鳴耳聾,盜汗遺精,或骨蒸潮熱,或手足心熱,或消渴,或虛火牙痛,舌燥喉痛,舌紅少苔,脈細數。《醫方》:(1)肝腎不足,真陰虧損,精血枯竭,憔悴羸弱,腰痛足酸,盜汗自汗,水泛為痰,發熱咳嗽。(2)頭暈目眩,耳鳴耳聾,遺精便血,消渴淋瀝,失血失音,舌燥喉痛,虛火牙痛。(3)足跟作痛,下部瘡瘍等證。 《刪補》:腎精不足,虛火炎上,腰膝痿軟,骨熱酸痛,足跟痛,小便淋瀝或不禁,遺精夢洩,水泛為痰,自汗、盜汗,亡血消渴,頭目眩暈,耳聾齒搖,尺脈虛大者。
【適應症】
高血壓,糖尿病,婦女更年期綜合症,慢性肝炎,慢性腎炎,慢性腎功能衰竭,腎結核尿血,慢性前列腺炎,神經衰弱,甲狀腺機能亢進,中心性視網膜炎,視神經炎,早期老年性白內障,肺結核等。
【禁忌】
(1)本方主要用於治療各病症具有肝腎陰虛的證候。(2)本方熟地滋膩滯脾,有礙消化,故脾虛食少便溏者慎用。(3)服用本方忌食辛辣。
【趣記】
三補,要把山豬肉煮熟(山藥,山茱萸肉,熟地)+才不會三瀉,母令瀉(牡苓瀉)。 《醫方》:(1)血虛陰衰,熟地為君。(2)精滑頭昏,山茱為君。(3)小便或多或少、或赤、或白,茯苓為君。(4)小便淋瀝,澤瀉為君。(5)心虛火盛及有瘀血,丹皮為君。(6)脾胃虛弱,皮膚乾澀,山藥為君。(7)言為君者,其分用八兩,地黃只用臣分兩。 《刪補》:(1)依本方加附子、肉桂,名桂附地黃丸,治兩尺脈弱,相火不足,虛羸少氣,王冰所謂「益火之原,以消陰翳」者是也。(2)加黃柏、知母,名地黃丸/’>知柏地黃丸,治兩尺脈旺,陰虛火動,午熱骨痿,王冰所謂「壯水之主,以制陽光」者是也。經云:陰平陽秘,精神乃治。若陰陽偏勝,則疾病叢生。夫腎取象乎坎,陽藏於陰之藏也。不獨陰盛陽衰,陽畏其陰而不敢附,即陰衰陽盛,陰難藏陽亦無可依,雖同為火不歸原,而其為病則異也。故於腎藥中加桂、附,壯陽勝陰,使陽無所畏,而自歸原矣。加知柏補陰秘陽,使陽有所貯,而自歸藏矣。世人但知以桂、附引火歸原,不知以知、柏平陰秘陽,舉世皆蒙其誤,故震亨特立補陰之論,以闢以火濟火之非。而未達其旨者,從而誹之,良可嘆也。
【增減】
(1)若腰膝酸痛者,宜加杜仲、續斷、牛膝以壯筋健骨。(2)若小便頻者,去澤瀉加益智仁以固精縮尿。(3)本方加五味子即為都氣丸《醫宗已任編》,其功用滋腎納氣,主治腎陰虛氣喘,呃逆之證。(4) 本方加麥冬、五味子即為地黃丸/’>麥味地黃丸《醫級》,原名八仙長壽丸《壽世保元》,其功用滋補肺腎,主治肺腎陰虛,咳嗽喘逆,潮熱盜汗。(5) 本方加枸杞子、菊花即為地黃丸/’>杞菊地黃丸《醫級》,其功用為滋腎養肝明目,主治肝腎陰虛證,兩目昏花,視物模糊,或眼睛乾澀,迎風流淚。(6) 本方加知母、黃柏即地黃丸/’>知柏地黃丸,又名知柏八味丸《醫宗金鑑》,其滋陰降火,主治陰虛火旺證,骨蒸勞熱,虛煩盜汗,腰脊酸痛,遺精。
【藥理】
具增強免疫,抗腫瘤,抗衰老,降血糖,降血脂等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