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組成】
【分類群】
<補血>:芍藥
<理氣>:枳實
<補脾補中>:大棗
<辛涼解表>:柴胡
<清熱燥濕>:黃芩
<攻下>:大黃
<辛溫解表>:生薑
<化痰>:半夏
【方義】
《醫方》:足少陽陽明藥。(1)表證未除,故用柴胡以解表。(2)裡證燥實,故用大黃、枳實以攻裡。(3)芍藥:安脾斂陰。(4)黃芩:退熱解渴。(5)半夏:和胃止嘔。(6)薑辛散,而棗甘緩,以調營衛而行津液。(7)此表裡交治,下劑之緩者也。 《刪補》:柴胡證在,又復有裏,故立少陽兩解法也。以柴胡湯/’>小柴胡湯加枳實、芍藥者,仍解其外以和其內也。去參、草者,以裏不虛。少加大黃,以瀉結熱。倍生薑者,因嘔不止也。斯方也,柴胡得生薑之倍,解半表之功捷,枳、芍得大黃之少,攻半裏之效徐,雖云下之,亦下中之和劑也。 《漢典》:本方係將柴胡湯/’>小柴胡湯之人參與甘草,換以枳實、芍藥及大黃。枳實與芍藥為伍,能緩和筋肉之緊張,並有苦味健胃之效。以此可去心下之緊張與痞塞感。大黃則瀉下作用之同時,並有消炎之效。本方用於類似柴胡湯/’>小柴胡湯證,比之更為實證,而有便秘傾向者。
【功能】
發表攻裏,和解少陽,瀉下熱結,通下裏實。
【效用】
少陽,陽明合病,傷寒雖入陽明,少陽未盡,症見寒熱往來,胸脅苦滿,胸下鞭滿,心煩,嘔吐不止,便秘,舌苔黃,脈沈實弦有力者。 《醫方》:(1)傷寒發熱,汗出不解,陽邪入裡,熱結在裡,心中痞鞭,嘔而不利者(傷寒,少陽篇)。(2)或往來寒熱,煩渴譫語,腹滿便秘。(3)表證未除,裏證又急,脈洪或沈實弦數者。 《刪補》:熱結在內,心下急嘔不止,鬱鬱微煩,柴胡證仍在者,與柴胡湯/’>大柴胡湯下之。
【適應症】
本方與柴胡湯/’>小柴胡湯應用範圍甚廣。肝,膽系統疾病,慢性肝炎,急性胰腺炎,急性膽囊炎,慢性膽囊炎,膽石症,膽絞痛,膽道感染。胃酸過多,胃炎,胃潰瘍,十二指腸潰瘍,便秘,高血壓,肥胖症。
【趣記】
賺到大財富了—胡大使請少將伴奏—來慶祝(胡大實芩芍薑半)#
【增減】
(1)若膽結石者,加金錢草、雞內金、鬱金等以化石解鬱。(2)若兼黃疸者,加茵陳、梔子以清熱利濕退黃。(3)若脅脘痛劇者,加川楝子、延胡索以行氣活血止痛。(4)若嘔吐仍不止者,加左金丸、薑竹茹以清熱止嘔。(5)若便秘,熱盛煩躁,舌焦口渴,渴欲引水,面赤,脈洪實者,加芒硝以瀉熱通便。(6)若心下痛,延及左脅,難於轉側,大便實者,加栝蔞、青皮,以清熱行氣。(7)若心胃火盛,昏亂譫語者,加黃連、石膏、山梔子以清熱瀉火。(8)若兼毒者,加黃連、虎杖、銀花、梔子清熱解毒。(9)表裏俱見之症,加石膏、知母。口燥渴,去半夏;腹中脹,加枳殼;小便澀,加木通。
【藥理】
保肝,利膽,抗實驗性膽石症,抗炎,解熱,興奮腎上腺功能,抗血小板聚集,防止動脈硬化,抑制離體平滑肌等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