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出典】
《丹溪心法》卷三。
【組成】
香附,蒼朮,川芎,神麴,炒梔子()諸藥等分,麴糊為丸
(6)
【分類群】
<理氣>:香附
<芳香化濕>:蒼朮
<活血祛瘀>:川芎
<清熱瀉火>:炒梔子
<消食>:神麴
【方義】
《醫方》:(1)經所謂升降浮沉則順之,寒熱溫涼則逆之也。(2)此手足太陰手少陽藥。(3)吳鶴皋日:越麴者,發越麴鬱之謂也。(4)香附:開氣鬱。(5)蒼朮:燥濕鬱。(6)撫芎:調血鬱。(7)梔子:解火鬱。(8)神麴:消食鬱。(9)陳來章日:皆理氣也,氣暢則鬱舒矣。《刪補》:夫人以氣為本,氣和則上下不失其度,執行不停其機。病從何生﹖若飲食不節,寒溫不適,喜怒無常,憂思無度,使沖和之氣升降失常,以致胃鬱不思飲食,脾鬱不消水穀,氣鬱胸腹脹滿,血鬱胸膈刺痛,濕鬱痰飲,火鬱為熱,及嘔吐噁心,吞酸吐酸,嘈雜噯氣,百病叢生。故用香附以開氣鬱,蒼朮以除濕鬱,撫芎以行血鬱,山梔以清火鬱,神麴以消食鬱。此朱震亨因五鬱之法,而變通者也。五藥相須,共收五鬱之效。然當問何鬱病甚,便當以何藥為主﹖至若氣虛加人參,氣痛加木香,鬱甚加鬱金,懶食加穀柏,脹加厚朴,痞加枳實,嘔痰加生薑、半夏,火盛加吳茱萸、黃連,則又存乎臨證者之詳審也。《醫方》:(1)濕鬱:加茯苓、白芷。(2)火鬱:加青黛。(3)痰鬱:加南星、半夏、栝蔞、海石。(4)血鬱:加桃仁、紅花。(5)氣鬱:加木香、檳榔。(6)食鬱:加麥芽、山查、砂仁/’>砂仁。(7)挾寒:加吳茱萸。(8)春:加防風;夏:加苦參;冬:加吳茱萸。(1)若氣鬱偏重者,以香附為主藥,加木香、枳殼、厚朴以增加其行氣解鬱之作用。(2)若血鬱偏重者,以川芎為主藥,加桃仁、赤芍、紅花以加強其活血化瘀之作用。(3)若濕鬱偏重者,以蒼朮為主藥,加茯苓、澤瀉以利濕。(4)若食鬱偏重者,以神麴為主藥,加山楂、麥芽以消導食滯。(5)若火鬱偏重者,以山梔子為主藥,加黃芩、黃連以清熱瀉火。(6)若痰鬱偏重者,加半夏、栝蔞以祛痰。(7)若兼寒者,加吳茱萸、乾薑以祛寒。
【功能】
行氣解鬱,寬中除滿。
【效用】
一切氣血痰火濕食等六鬱所致的胸膈痞悶,或脘腹脹痛,嘈雜吞酸,飲食不化,噯氣嘔吐等症。《醫方》:統治六鬱胸膈痞悶,吞酸嘔吐,飲食不消。(六鬱之中,以氣為主。氣行則鬱散矣)。《刪補》:一切濕痰食火,氣血諸鬱。
【適應症】
(1)胃潰瘍病,慢性胃炎,胃下垂,胃腸神經官能症。(2)慢性肝炎,肋間神經痛。(3)妊娠嘔吐,痛經,月經不調,閉經,乳腺病,更年期綜合症。(4)小兒消化不良等病症。
【禁忌】
虛證鬱滯者不宜單獨使用本品。
【趣記】
越想越氣—窮婦唱支曲(芎附蒼梔麴)。
【藥理】
方中梔子抑制胃腸運動,減少胃液分泌的作用。梔子增加膽汁分泌,減輕四氯化碳引起的肝損害。方中川芎及其有效成分可抑制血小板聚集,改善微循環。川芎,梔子有鎮靜作用,香附有鎮痛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