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出典】
《太平惠民和劑局方》
【組成】
人參,紫蘇葉,葛根,前胡,法半夏,茯苓,枳殼,陳皮,桔梗,甘草,木香,生薑,大棗
(13)
【分類群】
<辛涼解表>:葛根
<補氣>:人參
<補脾利水>:茯苓
【方義】
《醫方》:手足太陰藥。(1)風寒宜解表,故用蘇葛、前胡。(2)勞傷宜補中,故用參、苓、甘草。(3)橘、半:除痰止嘔。(4)枳桔:利膈寬腸。(5)木香:行氣破滯。(6)使內外俱和,則邪散矣。《刪補》:蓋邪之所湊,其氣必虛,故君人參以補之。皮毛者,肺之合也,肺受風寒,皮毛先病,故有頭痛無汗,發熱憎寒之表,以蘇葉、葛根、前胡為臣以散之。肺一受邪,胸中化濁,故用枳、桔、二陳以清之,則咳嗽、涕唾稠粘、胸膈滿悶之證除矣。加木香以宣諸裏氣,加薑、棗以調諸表氣,斯則表裏之氣和,和則解也。
【功能】
益氣解表,宣肺化痰。
【效用】
體虛氣弱人外感風寒,內有痰濕,症見惡寒發熱,頭痛鼻塞,咳嗽痰多,胸膈滿悶,苔白脈弱。 《醫方》:(1)治外感內傷,發熱頭痛,嘔逆欬嗽,痰塞中焦,眩暈嘈煩,傷風泄瀉。(2)及傷寒已汗發熱不止。《刪補》:感冒風寒,頭痛發熱,憎寒咳嗽,涕唾稠粘,胸膈滿悶,脈弱無汗。
【適應症】
上呼吸道感染,急性支氣管炎,肺炎,老年寒性感冒。
【趣記】
二陳湯+枳桔目前哥生疏(枳桔木前葛參蘇)。
【增減】
《醫方》:(1)外感多者:去棗,加葱白。(2)肺中有火:去人參,加杏仁、桑白皮。(3)泄瀉:加白朮、扁豆、蓮肉。《刪補》:(1)本方去人參加川芎,以前胡易柴胡,名芎蘇飲,治氣實有火者,頭痛甚亦加之。(2)喘嗽者,加杏仁以降氣,桑皮以瀉肺。合四物名茯苓補心湯,治氣血兩虛及新產之後虛損吐血,感冒傷風咳嗽,最相宜也。(1)若氣滯較輕者,去木香,以減行氣之作用。(2)若寒熱頭痛甚者,加川芎、柴胡,以增強解表止痛之作用。(3) 若因感冒發熱,以被蓋臥,連進數服,微汗即愈面有餘熱,更宜徐徐服之,自然平治;若因痰飲發熱,但連日頻進此藥,以退為期,不可預止。
【藥理】
有解熱,鎮痛,鎮咳,祛痰,提高非特異性免疫功能及抗病毒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