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出典】
《醫方集解》
【組成】
【分類群】
<理氣>:橘紅
<補脾補中>:甘草
<辛溫解表>:生薑
<補脾利水>:茯苓
<收澀>:五味子
<止咳平喘>:杏仁
【方義】
《醫方》:此手太陰藥也,治肺之通劑。(1)杏仁:解肌散寒,降氣潤燥。(2)貝母:清火散結,潤肺化痰。(3)五味:斂肺而寧嗽。(4)茯苓:除濕而理脾。(5)橘紅:行氣。(6)甘草:和中。(7)桔梗:清肺利膈,載藥上浮,而又能開壅發表也。
【功能】
清肺化痰,益氣潤燥。
【效用】
痰濕氣逆而咳嗽。《醫方》:痰濕氣逆而咳嗽。
【適應症】
流行性感冒咳嗽,支氣管炎喘息,肺癆咳嗽,慢性咽喉炎聲嘶。
【趣記】
清妃(清肺)—舞技幾乎倍性感(五桔橘茯貝杏甘)。
【增減】
《醫方》:(1)若春時傷風欬嗽,鼻流清涕,宜清解:加薄荷、防風、紫蘇、炒芩。(2)夏多火熱,宜清降:加桑皮、麥冬、黃芩、知母、石膏。(3)秋多濕熱,宜清熱利濕:加蒼朮、桑皮、防風、梔、芩。(4)冬多風寒,宜解表行痰:加麻黃、桂枝、乾薑、生薑、半夏、防風。(5)火嗽:加青黛、栝蔞、海石。(6)食積痰:加香附、山楂、枳實。(7)濕痰:除貝母,加半夏、南星。(8)燥痰:加栝蔞、知母、天冬。(9)午前嗽屬胃火,宜清胃:加石膏、黃連。(10)黃昏嗽為火浮於肺:宜五倍、五味、訶子,斂而降之。(11)午後嗽屬陰虛,宜滋陰降火:加芎、歸、芍、地、知、蘗、二冬、竹瀝、薑汁。(12)勞嗽見血,多是肺受熱邪:宜加歸芍、阿膠、天冬、知母、款冬、紫菀。(13)久嗽肺虛:加參、耆。(14)如肺熱:去人參,用沙參可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