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出典】
《備急千金要方》卷八。
【組成】
獨活,桑寄生,杜仲,(川)牛膝,(北)細辛,秦艽,(白)茯苓,桂心,防風,川芎,人參,甘草,當歸,(白)芍藥,生地黃
(15)
【分類群】
<補血>:當歸、芍藥
<補肝腎>:杜仲
<清熱涼血>:生地黃
<補脾補中>:甘草
<補氣>:人參
<辛溫解表>:防風
<溫裏>:桂心、細辛
<補脾利水>:茯苓
<活血祛瘀>:牛膝、川芎
【方義】
《醫方》:此足少陰、足厥陰藥。(1)獨活、細辛:入少陰通血脈。(2)偕秦艽、防風:疏經升陽以袪風。(3)桑寄生:益氣血,袪風濕。(4)偕杜仲、牛膝:健骨強筋而固下。(5)芎、歸、芍、地:所以活血而補陰。(6)參、桂、苓、草:所以益氣而補陽。辛溫以補之,使血氣足而風濕除,則肝腎強而痺痛愈矣。《成方便讀》:熟地、牛膝、杜仲、寄生補肝益腎,壯骨強筋;歸、芍、川芎和營養血,所謂治風先治血,血行風自滅也;參、苓、甘草,益氣扶脾,又所謂祛邪先補正,正旺則邪自除也;然病因肝腎先虛,其邪必乘虛深入,故以獨活、細辛之入腎經,能搜伏風,使之外出;桂心能入肝腎血分而祛寒;秦艽、防風、為風藥卒徒,周行肌表,且又風能勝濕。
【功能】
袪風溼,止痹痛,益肝腎。
【效用】
風寒濕痹證,屬於肝腎兩虧,氣血不足,症見腰膝冷痛,肢節屈伸不利,或麻痹不仁,畏寒喜溫,心悸氣短,舌苔淡白,脈象細弱等。《醫方》:肝腎虛熱,風濕內攻,腰膝作痛,冷痺無力,屈伸不便。
【適應症】
風濕性慢性關節炎,類風濕性關節炎,慢性腰腿痛,坐骨神經痛,肩周炎,腰椎骨質增生,風濕性坐骨神經痛。
【禁忌】
孕婦慎用。
【趣記】
方名+八珍減朮+防仲茯,艽獨桑,細膝桂→防止眾人埋伏,久吸毒氣會喪命,細心以妻為貴。
【增減】
(1)若寒邪偏重者,加附子、乾薑、草烏、伸筋草以溫經祛寒止痛。(2)若疼痛甚者,加地龍、紅花、製川烏、白花蛇舌草,以助搜風通絡,活血止痛。(3)若濕邪偏重者,加防己、蒼朮,以祛濕。(4)本方去桑寄生加黃耆、續斷、生薑,即為三痺湯《校注婦人涼》,其功用為祛風濕,止痹痛,益肝腎,補氣血。主治肝腎氣血不足之風寒濕痺,手足拘攣。(5)本方去桑寄生、人參、茯苓、川芎、杜仲、續斷、熟地、牛膝、白芍、獨活、細辛、秦艽、桂心加赤芍、薑黃、羌活、黃耆,即為蠲痺湯《百一選方》,其功用為益氣活血,祛風除濕,主治風痺,症見項背拘急,肩肘痺痛,舉動艱難。
【藥理】
有抗炎,鎮痛,提高非特異性免疫功能,調節免疫平衡,擴張血管,改善循環等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