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命名】
《漢典》:為疏開筋絡中之滯血而關除風濕。
【出典】
《萬病回春》卷五。
【組成】
白芍,當歸,生地黃,蒼朮,桃仁,牛膝,威靈仙,陳皮,龍膽草,茯苓,川芎,漢防己,羌活,防風,白芷,生薑,甘草。(17)
【分類群】
<補血>:芍藥、當歸
<補脾補中>:甘草
<補脾利水>:茯苓
<清熱燥濕>:龍膽草
<清熱涼血>:生地黃
<芳香化濕>:蒼朮
<理氣>:陳皮
【組析】
四物湯(熟地黃,當歸,白芍,川芎)+蒼朮,桃仁,牛膝,威靈仙,陳皮,龍膽草,茯苓,漢防己,羌活,防風,白芷,生薑,甘草,防己,生薑。(19)
【趣記】
<補血活血>:芍歸芎牛桃→嫂歸凶牛逃
<祛風濕化濕理氣>:己仙朮皮→假仙拌豬皮
<解表清熱>:防芷生活,黃龍
【功能】
疏經活血,祛風除濕。
【效用】
(1) 遍身走痛如刺,左足痛尤甚,左屬血,多因酒色損傷,筋脈虛空,被風寒濕熱,感於內,熱包於寒,則痛傷筋絡,是以晝輕夜重,宜以疏經,活血,行濕此非白虎歷節風也。令治婦人血風勞。
(2) 以有瘀血與水毒,加遇風寒而筋肉、關節、腰部等發生疼痛,尤其腰以下發生疼痛者為目標而使用。
【適應症】
痛風,風濕,關節炎,腰痛,坐骨神經痛,下肢麻痺,腳氣,浮腫,紫癜病,半身不遂,高血壓,產後之血栓性疼痛。
【方義】
《漢典》:本方用所謂疏經活血方名,乃為疏開筋絡中之滯血而關除風濕之取義。以有瘀血與水毒,加遇風寒而筋肉、關節、腰部等發生疼痛,尤其腰以下發生疼痛者為目標而使用。此原係四物湯之加味方。當歸、芍藥、川芎、地黃、桃仁係四物湯,加桃仁以疏開下腹部之滯血。茯苓、蒼朮、陳皮、羌活、白芷等與威靈仙、防己、龍膽配合,同去腰腳之風與濕。牛膝特別能除濕,有治腰腳疼痛之效用。
【加減】
(1) 有痰,加南星、半夏各1 錢
(2) 如上身及臂痛,加薄桂3 分